找到相关内容2491篇,用时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修菩萨行的三大门

    般若,名分别智;证悟的法性,名分别法性。这里值得注意的问题是:分别智的含义是什么?菩萨的分别智,是正观诸法自性的分别。即分别一切法自性不可得,而证入分别法性。具体地说:菩萨应分别、抉择、思维一切法自性有不可得,离我、我所执处,离非真实而似真实的一切戏论相。不能说一切分别都是自性有,都是遍计执,都是虚妄分别。如果真是如此,佛说闻思修慧,岂非成了颠倒?没有闻思修慧引发的分别智,般若智也无从...

    方兴

    菩萨行|六度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02856598.html
  • 宗舜法师:敦煌写卷所揭“弥勒禅”之初探

    弥勒禅法、弥勒与弥勒禅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。卷子中所明,即为大乘慈悲心的修法。据其内容可知,其将弥勒禅法,分为弥勒慈悲禅(弥勒慈心三昧)和弥勒分别禅两种。弥勒慈悲禅和世亲《阿毗达磨俱舍论》谈到的四无量心中慈心的修法是完全一致的,而所谓分别禅,就是安住于中道观的禅观。这些原本是大乘修行的根本方法,之所以冠以“弥勒”的名义,主要有这样的两个原因:其一,弥勒乃修慈心三昧成就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3241824.html
  • 论“方便与慧,成佛缺一不可”

    相关的思想为反面教材。   二、大乘和尚与莲花戒的辩论   吐蕃时期,大乘和尚摩诃衍(支那堪布)从敦煌一带前往西藏弘扬禅宗。他所弘扬的用心方式,是直接从分别入手,认为一切分别皆属妄心作用,修行可直接由分别契入,从而顿悟本心,见性成佛。另外,大乘和尚还提出:见性即可具足一切福德,无需布施等方便。当时,摩诃衍在西藏很有影响,故此说流传广泛。后藏王听取一位大臣的意见,前往印度迎请莲花戒论师赴藏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3742511.html
  • 僧肇是怎样解“空”的

    rdquo;,“离有离无处中道”的最佳认识。僧肇谈空,也强调这一方法和目的。他说:   智之生也,起于分别,而诸法无相,故智分别。智分别,即智空也。诸法   相,即法空也。以智不分别于法,即知法空也。岂别有智空,假之以空法乎?然智不   分别法时,尔时智法俱同一空,复异空。故日以分别为智空也。   这里所说的智慧之建立,是因人的思想认识上判断分别有别而造成的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5167654.html
  • 显扬圣教论大意

    依杂含而说,事分别于增十广义集异门三经即依长含而说。 (旧译长含二经,曰众集,十上) 乃若二谛即摄四谛,中观初颂,显扬重成,无大无小,空无有,同其宗依。故以四含为教,二谛为教,教则是一。今论所...则摄诸一切果。举行瑜伽,意不尽。今论能显扬者唯此。   后法相者,云何法,云何相﹖法谓诸事法,别解脱法,即诸契经之所详说。弟子分别,厥有三类﹕谓依,谓染,谓净。昔贤拟论阿含,归三法度。 (旧论三法度译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0366713.html
  • 教下的开悟(上)

    上忍位。此位又以一刹那观苦谛一相入世第一位。到世第一位时,仍缘苦谛一相,只需一行一刹那后即得无漏智慧,入见道位,即为开悟,就获得无漏智。由有分别智而入分别智生起现观,获八忍八智。忍是无间道,智是解脱...在于加行位是以有分别的思维来观察四谛的道理的,而见道证入四谛法是分别智。何谓分别智呢?智就是智慧。智慧为什么没有分别呢?因为它是由见道发起的无漏慧,是离开了烦恼的。没有烦恼的智慧当然是没有分别的,...

    贾题韬

    |禅宗|开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17565910187.html
  • 愿力才是真感情

    模模糊糊。我认为感情是一种愿力,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《圆觉经》所讲的始清净大愿,感情的源头就是一个清净愿力。这个愿力是想要达到分别、想要达到同体。以一对情侣来说,他们一定有一个共同的愿望,他们想要不分彼此...的男女,终究要从分别进入分别,谈恋爱就是在走这条路,让彼此没有分别,就是合为一体,也就进入“人相”。所以要进入“人相”必须要把“我相&...

    梁乃崇教授

    情爱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314321379.html
  • 略说松本史郎对于“禅”的误解

    ,并在此基础上曲解分别智的含义。松本还以历史还原法考察所谓的智力历史,名义上重视原始小乘佛法,而实际上歪曲和肢解小乘佛法。  关 键 词:禅 智慧 小乘 大乘 原始佛教  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《...大乘佛教禅定与般若的基本关系,并在此基础上曲解分别智的含义,错误的否定大乘如来藏学。其三:以历史还原法考察所谓的智力历史,名义上重视原始小乘佛法,而实际上歪曲和肢解小乘佛法。  一、松本史郎对于小乘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0841726.html
  • 唯识学“虚妄分别”之研究

    真谛译为《中边分别论》)解释虚妄分别自体的〈相品〉第三偈,两者的翻译如下: (真)“尘根我及识 本识生似彼 但识有彼有 彼无故识” (...在第三句更突显了“但识有”,长行解释更有梵本及其他译本中所没有的解释(注8),即“但识有者,谓但有乱识”,若和“彼无故识”的释文“所取既,能取乱识亦复是”合起来看,则“本识”即是作为“虚妄分别有...

    陈一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145690.html
  • 止观禅修的要点

    「观察」,名『有分别影像』。观察久了,就以无性空为所缘而修「安住」──定,名为『分别影像』(这是不加观察的分别)。如安住了,再修观察;这样的止观杂修,都是以无性空为所缘的。观心纯熟时,安住,明显,...分别观慧,能起分别住心;分别住心,能起分别观慧。止观均等,观力深彻;末了,空相也脱落不现,就「善入于」生的「寂灭」法性。到此,般若──分别智现前,如说:『般若波罗蜜,能灭诸邪见烦恼戏论,将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749587.html